“小胖墩”也要营养到位
日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传播分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四家机构联合发布了《“健康体重健康未来”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家庭行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专家:切勿饥一顿饱一顿 要规律进餐
在近期的“全民宅健身”热潮下,居家一族们纷纷走上了瘦身减脂之路。俗话说:“瘦身三分靠练,七分靠吃。”不少急于求成的网友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在大量运动的同时还搭配节食,或为了补充营养而超额摄入了不健康的食物,结果发现适得其反。其实,体重管...
贴着“儿童”标签的食品未必更健康
“六一”国际儿童节,想必不少家长都琢磨着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当作礼物。最近几年,外包装上标有“儿童”二字的食品备受市场追捧,儿童饼干、儿童酱油、儿童饺子……种类繁多。许多家长认为,成人食品里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孩子吃了不健康。于是,被打上了“...
警惕高盐饮食习惯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梅、酒。从古至今,咸作为“百味之首”,让人们的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但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副主委、哈尔...
牛奶豆浆 各有千秋
牛奶、豆浆都是人们日常的早餐选择,富有营养,各有千秋。那么,该如何选择牛奶、豆浆?要了解牛奶、豆浆的共同点和差异性。9个共同点脂肪牛奶含有的脂肪是奶油,豆浆含有的脂肪是大豆油。增肌牛奶中的乳清蛋白、酪蛋白以及豆浆中的大豆蛋白,都可以促进增肌...
食欲不振 高考前如何愉快“干饭”
2022年高考即将开始,1193万学子将走进考场,迎来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次大考。考前如何安排饮食、作息,做好身心调节?家长们如何给孩子做好“后勤工作”?考试“烧脑”,考前“大补”行不行?马上就要高考,如何才能让考生们“吃好喝好”,精力充沛走上...
荔枝虽味美多汁但不宜过多食用
又到了荔枝俘获舌尖儿的季节。因为果肉饱满,甜嫩多汁,味道鲜美,荔枝让不少人一吃就上瘾。然而,诸如吃荔枝会不会上火、得荔枝病、荔枝皮上带绿色是不是没熟透等疑问,也一直困惑着许多荔枝“吃货”们。想一次性放下所有心理包袱吗?那就来听听相关领域的专...
湿米粉保质期只有24小时 过期易产生致命危害毒素
没有哪个广东人能抵挡得了“嗦粉”的诱惑,而武汉人也同样喜欢捧一碗热辣辣的米粉“过早”,然而就是这晶莹剔透、Q弹软糯的米粉,有时候却可带来致命的危险。入夏后,雨水频繁,天气高温潮湿,湿米粉中毒事件高发,最近有一条“广东人最近慎食湿米粉”的话题...
粽子并非“老少皆宜” 如何健康吃粽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总少不了吃粽子。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或煮制而成的食品,用箬叶(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其主要原料是糯米、馅料,按形状可分为正(斜)三角形、正(斜)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按口味可分为甜味棕、咸味棕和碱味棕...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应该怎么吃
过去我们听到的膳食模式概念似乎都是“舶来品”,比如“地中海膳食模式”“DASH膳食模式”、日式膳食等,似乎健康的饮食都在别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饮食健康意识,全国各地也有很多有益健康的饮食传统。只不过在经济...
维生素切勿盲补!当心变“危生素”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桌子上时不时放着各种瓶瓶罐罐,上面标注着维生素ABCDE……这里就要注意了维生素千万不能盲吃,大江小西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维生素又被称为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
这些降火气的花草茶 你喝对了吗?
近期,京城进入持续的“烧烤”模式。炎热的天气会很容易上火,身体里的火太大,会对身体带来很多的疾病。怎么才能将身体里的火降一降呢?我国有很多的中草药都具有降火的功效。其实,“降火药”一般是民间的叫法,在中药分类中一般将这类药归为清热药或解表药...
聚焦国人营养需求,提供健康早餐解决方案
一顿营养均衡符合需求的早餐,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保障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然而,中国居民早餐现状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学生早餐营养质量不足。在日前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组织召开的2022“早餐与营养论坛”上,与...
端午节养生,为什么要喝酒?
端午节就要到了,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在国内各地风俗不同,甚至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同样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和内涵。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挂艾草等风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饮酒。端午节饮酒更多的意义不是庆祝节日,而是为了养生。中...
小龙虾虽美味 虾黄部分不宜食用
天气热起来了,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近日,不要再吃爆炒小龙虾、小龙虾为什么一定要煮熟了、医生建议吃小龙虾1个人不要超过1斤等话题冲上热搜,关于大家爱吃的小龙虾,到底咋吃才健康?虾黄不建议食用郑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晴介绍,小龙虾肉含有8...
这样的湿米粉、木耳都不能吃!小心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近日,柳州雨水频繁,天气高温潮湿,食品易腐烂变质。特别是在这样的高温潮湿天气下,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受其污染的食品如未妥善储存或超过保质期,被食用后容易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