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喜食素食营养科学搭配是关键

目前饮食方式多元化,食用素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吃素究竟好不好?素食能否满足人体必需的营养?吃素的人是否更健康?应该如何看待吃素这件事?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日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陈君石建议,人们应该回归中国传统的饮食...

如何加强寒假疫情防控?教育部门权威回应来了

编辑:孟庭伟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

如何预防慢性病致残,怎样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题:如何预防慢性病致残,怎样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七大看点透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华社记者高蕾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约200万,进一步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迫在眉睫。日前,国务院...

你的鼻子痒痒吗?这个小妙招帮你预防感冒

最近天气变冷大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本来就是个容易感冒的季节不少人还被流感盯上或是不幸被传染如果你想全身而退成为流感季中的勇士豫健君这就告诉你流感季到了,该怎么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可...

“孩子们都健康,国家就更有希望”

人物小传郑惠连:1926年生,1956年从上海西迁至重庆参与医院建设,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原儿保科主任、儿保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为中国儿童保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主编的...

新年将至要防流感 中疾控提醒:疫苗接种是预防最有效手段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节日假期可千万不要让流行性感冒(流感)来凑热闹。近日,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发文提醒,防范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空气传播防不胜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

冬季诺如病毒易传播 七步做好预防工作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乔业琼)进入冬季以来,全国陆续报道多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诺如病毒极易在集体单位中传播,同时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引起感染。学校及托幼机构中人员接触频繁,更容易在低龄人群中出现诺如病毒的传播。为此,北京市疾控中...

能轻易买到就可随意吃?细数你对止痛药的7个误会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常用非处方止痛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相信大家对这些药品名称都不陌生,家中的小药箱里或多或少会备上一两种。但,许多人因为这些药无需处方就可买到,认为它们是完全安全的,可以随意吃,这就大错特错...

长期偏头痛 竟是“小心眼”在搞鬼

年轻姑娘长期受到偏头疼的困扰,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病根儿竟然在于心脏上一个小圆孔。心脏上如何“破了个洞”?出现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治疗?听听医生怎么说。案例回放:头痛的病根儿原来在心脏小王是个20多岁的姑娘,平时身体很健康,就是有一个老毛病,经...

《食品科学》最新刊登清华大学药学院“口服玻尿酸研究进展”

“目前,体内、体外实验以及患者双盲实验初步证明,口服透明质酸(HA)在维持皮肤健康、修复关节损伤、调节肠道免疫、缓解干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其安全性较高,不具有免疫原性、非过敏原,无生殖、发育和遗传毒性,对癌症转移无影响等。”20...

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将为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及接种策略选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12月27日,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许可。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紧急使用的二代新冠疫苗。图源: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不少人困惑:什么是二代疫苗?二代...

降温后贪吃贪睡,当心季节性抑郁症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和情绪问题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青春期是发展和维持社交和情感习惯的关键时期。全世界有10%—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卫生疾患,但未得到充分诊断和治疗。今年5月,有关我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首个流调报告显...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谚语曰:“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身处南北交会之地的淮安人,对萝卜可谓情有独钟。随着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各种萝卜争相上市。与萝卜相关的菜肴,也走上了每个家庭的餐桌。最先登场的要数红辣萝卜。它们还在地里的时候就急于往上蹿,到最后只有...

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如何预防

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在天气变冷后,寒风长时间直接吹拂面部,过冷刺激引起面部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而发病,也有一部分病人因过度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使面部神经肿胀、受压、损害...

“夜猫子”糖尿病高发 夜宵是祸首

众所周知,熬夜危害身体健康,但是事实上,长期吃夜宵对人体危害更大。在2018年BMJ发表的一项以美国女护士为样本,历时24年的大型研究显示,在14万名每月至少经历三次夜班的护士中,有10915人最终罹患II型糖尿病,每多经历5年这样的夜班生...

不同人群如何个性化补充维生素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但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