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蒋亦元院士: “一粒米,十滴汗”,让水稻颗粒归仓

最近,制止餐饮浪费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都应该被我们珍惜。但你知道让水稻颗粒归仓有多难吗?水稻被割捆之后,必须晾晒、码垛,待到上冻后再运到场院脱粒、清选、入仓,期间加上鼠盗、丢失等,稻粒的损失和浪...

纳米技术又添新技能: 给巧克力上色

巧克力的馨香,给人无限回味;五彩斑斓的颜色,惊艳视觉。当色彩和香味碰到一起,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最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纳米技术,做出了一款酷炫巧克力。它的表面自然散发彩虹色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感叹一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姜文来: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姜文来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姜文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

七夕不仅有爱情还有各种趣风俗 吃石榴驱虫防疫

七夕采药制药:除了古代女子们“蛛丝乞巧”的游戏之外,在《本草蒙筌》中还记载着七夕取食蛛丝网的方子。据说丝网可疗健忘,又能使人巧,最好是使用花蜘蛛丝。此外,《本草择要纲目》中记录着七月七日“取槐”捣汁,并用铜器盛之,可治疗五内邪气热、止涎唾、...

桃为什么酸?科研人员揭示其中奥秘

新华社武汉8月12日电(记者谭元斌)有的桃酸,有的桃不酸,原因何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有机酸积累量是衡量果实风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科研人员通过对桃果实有机酸组分与含量进行测...

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新型全球化

文|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中央又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稻渔综合种养无碍粮食安全

稻渔综合种养以及与之相伴的小龙虾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稳定粮食产量、改善稻田土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稻渔综合种养蓬勃发展背后是市场的选择和农民的愿望,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作为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它将有利于农业持...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深耕”绿色米都建三江

只见农机手轻触手机屏幕,无人驾驶的自动插秧机在播下一行整齐秧苗的同时,也将侧深施肥专用颗粒肥料安放在稻株根侧3厘米、深度5厘米处,插秧时一次性完成了水稻基肥、返青肥和分蘖肥的施放。这是日前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与中化农业在黑龙江建三江举行的...

“北京油鸡”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本报讯(记者孙云柯)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北京油鸡”正式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继“北京鸭”之后北京第二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畜禽产品。“北京油鸡”是我国珍贵的优良地方鸡种,外形“三毛”特征明显,头顶凤冠、嘴...

禁止标注“零添加”,还须科普添加剂常识

市面上的“零添加”“无添加”风潮,可能要踩刹车了。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等字样。(见8月1日《界面新闻》)如今,不少食品包装都标注...

生鲜溯源的全程追踪:扫一扫“知根知底”

近期,受北京新发地、大连等地疫情影响,生鲜水产品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源头追溯被热议。老百姓购物篮里的生鲜产品是如何实现溯源的?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湛江水产养殖基地和加工工厂,探访当地海产品是如何通过可追溯系统走向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追...

转基因食品须显著标示“转基因”字样

本报记者张楠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食品标识上应显著标示“转基因”字样。此外,“零添加”“特供”“特制”“特需”等词语也不允许出现在食品标识上。为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最新研究证实: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多吃水果蔬菜真的能预防糖尿病吗?最新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郑钜圣教授与欧洲40多位营养学家一起,经过5年团队合作,从血液营养标记物的角度证明,多摄入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本文特指2型糖尿病)。研究推论出...

不是饱和脂肪!高胆固醇人群应少吃碳水化合物

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6日电(记者刘海英)数十年来,许多健康专家建议,高胆固醇人群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但最新发表在《BMJ循证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认为,这一建议缺乏证据支持,高胆固醇人群需要减少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中国农科院研发出杂交制种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这是记者9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的。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

澳大利亚智库专家表态澳大利亚无法与中国经济脱钩

日前,澳大利亚东亚论坛和悉尼科技大学均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与中国经济“脱钩”对澳大利亚毫无好处,全世界都将从中国快速走出疫情,大力发展经济中获得前进动力。最近,中澳关系一波三折,部分澳大利亚媒体和政客叫嚣在经济上不应过分依赖中国,应该与中国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