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更有营养还是危害健康?
流言:超加工食品因为经过了更精细的加工,因此更有营养真相:恰恰相反,超加工食物对健康没有帮助,要少吃。巧克力、冰淇淋等方便的食物,既好看又有氛围感,还能让人享受美味。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名字——超加工食物。近几年,关于超加工食物的讨论备受关注,
合成色素能不能用于食品?
流言:合成色素是化学合成的,食物里一点都别用。真相:部分合成色素在我国是合法的,可以按国家标准使用。其实,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对色素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这6种,在《食...
春节将至 外出就餐如何判断餐饮具消毒安全
随着生活品质和健康理念的提升,在外就餐时,餐饮具清洗、消毒是否到位,已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看上去已经清洗过的餐具为什么会存在在抽检报告中菌群超标等问题呢?怎样判断餐饮具消毒安全?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
消费者在就餐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在就餐时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将食品保持原状,并立即与餐馆负责人交涉。如果所点饭菜尚未食用,或尚未造成健康问题,可参照《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餐馆协商解决,同时妥善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证据,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
大蒜能杀灭新冠肺炎病毒?经常喝奶茶会得糖尿病?这些流言不能信
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联合发布了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对10个流言进行辟谣,以科学的声音净化网络空间。●流言一:大蒜能杀灭新冠肺炎病毒。真相:大蒜素具有杀菌、抑菌等作用,但大蒜不能等同于药物。现有文献尚无...
穿袜子睡觉能助眠吗?
有人说穿袜子睡觉可以改善手脚冰凉,帮助睡眠。但也有人说穿袜子睡觉会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门诊确实遇到有患者说经常会手足发凉,晚上穿袜子睡觉,甚至夏天晚上都要穿袜子、长裤睡觉。那穿袜子睡觉到底好不好呢?任何事...
控脂?助眠?功能食品是个“伪概念”
一边熬夜、一边养生,已成为当前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正因如此,贴着“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助眠美肌”等标签的控热片、白芸豆阻断片、助眠软糖、玻尿酸软糖被冠以功能食品称号,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预...
辣椒素可调节机体葡萄糖稳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日前宣布,该院研究人员在辣椒素对葡萄糖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辣椒素调节油酸诱导的某细胞生物钟紊乱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葡萄糖稳态异常能导致多种代谢综合征症状出现,如胰岛素抵抗、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如何选购优质猪肉?
常言道“百肉不如猪肉香”,猪肉在中国人的食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方家庭里,隆冬时节饭桌上一份热乎乎的猪肉炖菜把寒冷挡在了门外。近日,就消费者如何选购优质猪肉的问题,有着20多年生猪采购、屠宰经验的天津二商迎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车间主...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科学认识胃中“幽灵”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卫盾,国家专利菌株;预防胃癌,永不口臭;孕妇可用,医用级别……”近期一些不法商家炒作“抗幽牙膏”能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等噱头,在电商平台售卖所谓“抗幽牙膏”。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他们为什么被称为胃中“幽灵”?为何“抗幽牙膏”无...
旅途中遇到这些常见病怎么办?急救方法来了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孙红丽)元旦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旅途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疾病,如何自救和寻求救治呢?据北京急救中心官网消息,近日,北京急救中心西城急救中心站对列车上一位心悸患者进行了救治。北京急救中心表示,旅途中意外发病时...
全球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发行—— “狼疮”诊治有了“蓝皮书”
提起系统性红斑狼疮,人们常常闻之色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果真如此可怕吗?我国的诊疗现状如何?有哪些新进展?狼疮究竟多可怕?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
冬季脑梗高发 学会“120”识别法早治疗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脑梗。脑梗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识别脑梗呢?据北京急救中心官方微信消息,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常见病,也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对此,北京急救中心提示,如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当出现口眼歪斜...
小心哦 缺铁除了贫血还会伤“心”
说到缺铁,不少人会联想到贫血,缺铁确实是贫血的一个常见原因,不过,你知道吗?缺铁和冠心病的关系也很密切,甚至对冠心病死亡风险也有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铁对人体很重要铁是人体必需而且重要的一种微量矿物元素。铁不仅是构成人...
塔里木油田油气年产量创历史新高
塔里木油田新年伊始传捷报: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石油液体日产量冲上2万吨,在2020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的基础上,2021年达到3182万吨历史新高——连续5年实现超百万吨增长,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进一...
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队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了新策略协同效应,在植物引导编辑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玉米和水稻引导编辑效率平均可提高3倍以上,在多个低效靶点上甚至可提高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