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上)走专精特新 之路 食品企业重任在肩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工厂,从“零基础”攻关到助力大国智造,在中国,一批中小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走上了“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所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又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将进入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我国广大食品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食品行业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也成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农业的关键。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才会稳。”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应加强创新引领,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今后将继续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培优,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二是服务,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三是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其中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关于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常有“6789”的说法,也就是说,中小微企业对中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吸纳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表示,稳住了中小微企业,就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对于食品行业来讲,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食品企业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迸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施工队”和“挖掘机”,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和增强幸福感的重要推动力。
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为其提出可落地可操作的解决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地方各种金融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扶持。
政策利好使得各地食品企业压力骤减,压力轻了,但是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肩负着中国农业发展的使命,肩负着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的责任,肩负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专精特新”食品企业任重道远。
“专精特新”食品企业能做什么?
早在2011年9月,工信部就明确提出: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引导中小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调发展。2019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专精特新”名单,有248家企业。随后,工信部又陆续公布了两批企业名单。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育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八成居本省细分领域首位,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4G领域,1/5的“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顶尖、细分领域第一……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很难想象,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标签。
虽然它们人数不多、营收有限,有的甚至“蜗居”在某个写字楼的角落,但千万别小看它们。“德国制造”之所以能享誉全球,处处有这些小而强的“隐形冠军”的身影。
山东百龙创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龙创园)是为数不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A股上市企业。企业成立于2005年12月,创始人为窦宝德,2020年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1年4月正式登陆A股主板市场。百龙创园是国内功能糖产品种类较齐全的生产企业,是全球重要的益生元和膳食纤维产品生产商。自创立以来,企业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承“开拓创新、科技兴企”的理念,研发企业专属的核心技术。自2017年开始,百龙创园就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费用,2020年,其研发费用就已高达1536.98万元,也正是因为对创新和研发的重视,截止2020年末,公司共获得了37项发明专利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朝阳)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朝阳于1995年诞生,公司致力于绿色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以生物技术为引擎,为农业生产提供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天然芸苔素。新朝阳专门设立了生物技术研究院,现目前,已拥有将近70名专职研发人员,同时,新朝阳还与国内农业院校和行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其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的天然植物源提取物,并以生物工程技术为助力,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在新朝阳不懈的努力之下,已获得境内外80项发明专利和26项有机绿色农业投入品认证。
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枸杞产业提供深度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自治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具有完善的供应商采购体系、先进的生产加工平台、一体化的国内外销售渠道以及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公司整合上下游枸杞产业资源,形成了一个集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平台。公司针对“枸杞新吃法”“枸杞食品化”的策略,创新研究枸杞精深加工产品,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成立“枸杞功能食品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利用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健康、安全的新型功能食品,成为枸杞行业的又一里程碑。202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局严格审批,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食品行业“小巨人”仍然数量不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方向举措。“十四五”期间,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更好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工信部认定的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共有300多家在A股上市,其中,从事机械设备、化工行业、医药生物等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据了大部分。从在A股上市企业的分布来看,农林牧副渔企业所占比例略显“落后”。
梳理工信部公布的企业名单,不难看出,从事农业、食品制造以及加工的“专精特新”企业虽然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远远不足,食品行业内的创新企业还需亟待涌现和挖掘。
而恰恰是这类企业,往往承担着农业领域发展过程中“润滑剂”和“助推器”的作用,能够成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进步、保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中流砥柱”,对促进一二三产业贯通式融合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由此可见,发展农业科技已是必然之势,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应勇担职责,将保障农业发展的担子牢牢扛在肩上。
蓝图已绘就,为了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各种利好政策频出。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与各类服务机构合作推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服务产品,解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堵点难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