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2022-04(上)卷首语:预制菜火了 行业管理要跟上

2022-05-05 09:11:33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预制菜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在工厂已经洗好、切好、搭配好,采取冷冻、真空等锁鲜保存,消费者购买后,经过简单烹饪或者开封即可食用。

预制菜通过营养化、多样化、功能化的供应品类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供应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餐饮市场需求升级,从而向供应端传导,促进了农业供给侧与餐饮需求侧的同步升级、互动发展。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在我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式快餐连锁店的出现,我国净菜加工配送企业应运而生。2000年以后,主食预制菜企业不断涌现;2014年,国内快餐行业升温,倒逼预制菜B端餐饮企业增速。2021年,预制菜在消费者C端迎来高光时刻。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销量同比2020年增长16倍,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未来3至5年可实现万亿元餐饮市场。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着田间地头,一头连接着餐桌消费,符合“农头工尾”“农头食尾”的农产品向食品化升级、农业供给侧向需求侧升级趋势。而“厨房革命”既要让消费者体验到做饭的乐趣,但又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这就要求预制菜在加工中完成色、香、味的全部环节。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市场上的预制菜品类繁多、价格差异大、品质不一,令人眼花缭乱。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在营状态的企业名称或其经营范围内包含预制菜的企业数量约为6.77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3921家。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虽然预制菜产业市场发展潜力、成长性都有很大的空间,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产业小、散、乱现象问题严重。预制菜产业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进入门槛较低,且长期以来缺乏规范发展,造成产业发展存在小、散、乱问题。二是产业标准化程度低,品质难保证。预制菜产业原料供应在农业端,后端在餐饮食品端,标准化程度较低,造成产品品质难以保证。三是产业链分散、分离问题突出。预制菜产业不仅产业链长,且具有产业链薄、脆的特点。尤其是缺乏龙头企业规模化带动,容易造成产业链分散、产业供应分离的现实困境。四是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水平较低。就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看,整体科技研发不足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

站在浪尖上的预制菜,正加速走进餐厅后厨和年轻人的家,势必还将带来餐饮行业新一轮变革。期待预制菜产业在快速奔跑的同时,行业管理也能日益完善。在保证国民健康的同时,能够促进餐饮市场消费需求侧升级,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食品融合发展,促进工农、城乡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升级。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