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2022-03(下)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对策
——解读《中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分析报告(2021)》

2022-04-22 16:26:34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石谢新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发布《中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

指出,在消费者教育、水资源保护和包装循环利用等方面行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报告》建议,加强供应链管理,切实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重视消费者教育,传播营养健康知识。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绿色、循环包装的使用。建立社会责任信息常态化披露机制。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待提升

消费者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先进食品企业积极向消费者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在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加强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一些不良商家在销售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时,利用消费者信息缺乏和信息过度的双重困境来达到目的。如消费者能够对所购买食品的信息多一些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误导,降低购买到虚假宣传和不合格食品的机率,减少不健康、不合格食品在市场流通的机会。如何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与合格产品,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成为食品行业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和包装循环利用等方面行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食品行业企业对用水量和用水品质有较高要求,水资源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行业企业应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严格遵守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规定,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创新节能减排,多措并举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产品包装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环境、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水资源保护和包装循环利用等作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食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仅部分先进食品行业企业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和包装循环利用相关实践,食品行业整体参与度和实践水平仍有待提升。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一是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食品行业迎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更严格的要求,承载着社会公众对行业更高的期待,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受到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全国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 3 万多家,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资产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占比超过 6%,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永恒的朝阳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编委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当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食品行业企业数量仅为 68 家,与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相比,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微乎其微,仅有少数领先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常态化披露机制。

编委会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系统 2021”对搜集到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经过测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得分为 62.53 分,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与 2020 年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得分(52.66)相比也增加不少。评估发现,在食品行业企业所发布的报告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在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食品行业企业报告整体质量水平由发展阶段步入追赶阶段,但是仅有少数领先企业报告达到优秀和卓越水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缺乏针对性。在年发布的 68 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51.53% 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识别了利益相关方群体,65.56% 的企业识别出与利益相关方的内容,但是披露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及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和方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足 50%,说明发布报告的食品行业企业在信息披露中注重识别企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能较好地识别出与利益相关方相关的内容,但在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以及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方面还有待丰富与完善。食品行业企业在报告中除了要识别出利益相关方和与之相关的内容外,还需加强对利益相关方期望与诉求的了解,通过拓展并公开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与利益相关方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水平较低、可信性尚显不足。根据近几年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可知,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水平近几年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可信性水平距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报告中绩效数据的可比性信息是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帮助利益相关方快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绩效改进情况,便于其通过这些信息研判企业面对可持续发展机遇、风险的应对措施及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决策。2021 年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跨行业可比性和行业内可比性指标覆盖率均不足50%,说明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行业内、跨行业履责交流方面仍有较多提升之处。

年食品行业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信性水平距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仅极少数报告中涵盖CSR 专家评价和第三方审验。相较于 2020 年,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表达的客观性方面有所提升,但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媒介,报告内容的可信性对于政府、监管机构、客户、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方了解和评价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披露的可信性非常重要。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较低的可信性,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方对于报告数据的真实性、文字的准确性有所疑问。

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供应链管理,切实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行业产业链复杂且规模庞大,涉及多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社会责任挑战,也是利益相关方最为关切的行业可持续发展议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食品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全产业链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卫生要求。社会大众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愈加关注,市场监管也对食品企业的产品监管越来越严格。

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食品企业应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全产业链管理与协作,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更严格的员工卫生管理和生产措施,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相关标准,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并对产业链上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重视消费者教育,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消费者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正确的食品知识,还可以对生产者履行社会责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先进食品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措施强化消费者教育,通过开放“透明工厂”参观、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展、制作科普宣传资料等,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能力,正确引导消费者选购产品。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多种交流平台,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条途径,面向社会、贴近公众,有针对性地普及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风险监测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如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营养科普,通过国家母婴中心、三元奶粉等平台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开展科普,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乳品营养与健康的认知,倡导科学膳食理念,鼓励广大消费者关注自身健康,提高免疫力。

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绿色、循环包装的使用。食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会产生和使用大量的包装材料,而水则在食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既是清洗一切原材料的介质,也是直接加入食品的重要原料,亦或是产品本身。水资源、包装材料的浪费使用或者污染都会对食品本身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一方面,食品企业宜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节约使用包装材料,选用绿色、可循环环保包装材料。例如阳光麦田公司通过对“小皮”品牌包装的优化设计,对封箱胶带进行“瘦身”,缩减打包气泡膜的使用量,与合作伙伴将果泥袋通过环保加工降解成原材料,实现了循环经济,并在仓储环节取消非大促期间打包气泡膜的使用;另一方面,食品企业宜最大化地利用水资源并做出规划,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积极保护水资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减少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的水资源使用,增加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建立社会责任信息常态化披露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不仅承载了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更成为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载体。食品行业企业整体社会责任认知能力、履责能力和信息披露意识亟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布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全方位披露企业在经济效益之外的多维度履责信息,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重点关注和期望,展现食品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创造的综合价值,充分展现食品行业企业的责任担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官网、官微或微信公众号上设置社会责任专栏模块,建立常态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渠道,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度。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