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2022-03(上)最牛服务员逆袭人生:杨利娟掌舵海底捞

2022-04-18 16:46:26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夏梦帆

3月1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人事任命公告,张勇卸任CEO职务,公司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女士被调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从服务员到CEO,杨利娟20余年的经历堪称职场逆袭典范。CEO的变动,意味着海底捞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服务员到CEO张勇曾说,海底捞的成功是因为有很多优秀的干部,而西安是海底捞优秀干部的摇篮,杨利娟就是其中一员。此次接任CEO的杨利娟今年43岁,在海底捞任职超27年,被称为“最牛服务员”。

公开资料显示,杨利娟家境贫困,十几岁就辍学打工,在简阳一家餐馆做服务员。张勇创办海底捞初期,到杨利娟打工的餐馆吃饭时,发现这个服务员特别机灵,便邀请她去自己店里工作。

杨利娟追随张勇做服务员时才17岁,在服务员、配料、上菜、付款收货都干了一遍。由于工作突出,杨利娟每半年升一级,从领班到大堂经理,再到简阳海底捞第一家店的经理,她年仅19岁。在杨利娟21岁那年,创立5年的海底捞首次走出四川简阳,来到西安开了第一家分店,杨利娟被张勇派去独立管理海底捞西安店。

西安店初期运营异常艰难,为了招揽顾客,杨利娟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带着暖壶装满豆浆,去附近单位挨家挨户送给人家喝,上下班时也去公交车站送豆浆宣传海底捞,以及直接去大街上拉顾客来店里……就这样,杨利娟带领店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后,终于把店救活了,并且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徒弟”。

海底捞闯出名头后,杨利娟经常接到猎头公司挖她的电话,都被她拒绝,“都是百万以上的年薪外加股份,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我跟他们说不要再来电话了,我离开海底捞什么都不是,我不会离开海底捞的。”

除了是一份工作以外,海底捞对杨利娟来说,或许意味着重生。杨利娟刚加入海底捞时,为了帮家人还债,她咬牙坚持下了高强度的工作。但更大的困难是,张勇老是逼迫她学习——学习电脑等技能、每天写工作总结、阅读指定书目等。

这一度压得小学文凭的杨利娟喘不上气。但是,一方面是张勇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她相信张勇,让杨利娟不断积累商业能力,而这些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勇和杨利娟的合作,被人们认为是千里马遇伯乐,而只有杨利娟才知道,从基层服务员一路拼到公司高管,靠的不仅仅是拼命,更是因为海底捞给予的“家”一般的归属感。

30岁时,杨利娟成为公司唯一一个副总经理,总经理是张勇。

34岁时,杨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运营。这一年开始,海底捞开始走出国门,第一站在新加坡,之后又挺进美国,整个过程包括选址、谈判,她都亲自参与。

40岁时,也就是2018年1月,杨利娟任非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

2018年海底捞上市时,与张勇一起敲锣的正是彼时任COO的杨利娟,杨利娟作为高管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21年5月,杨利娟以160亿元的财富进入《2021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在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中,杨利娟排名第七。

不管是2014年海底捞的管理制度革新,还是2021年的“啄木鸟计划”,杨利娟发挥出的能力有目共睹。如今,43岁的杨利娟成为海底捞新任CEO可谓实至名归。

海底捞进入杨利娟时代如果说张勇时代的海底捞是“打江山”时期,如今杨利娟挂帅,海底捞则进入了“守江山”时期。由于前期张勇对市场判断失误,海底捞去年不得不作出大规模关店决定,也就是“啄木鸟计划”。该计划正是由此次接任CEO的杨利娟全权负责。

根据计划,海底捞将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期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在“啄木鸟计划”有序推进下,海底捞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海底捞2022年1月份翻台率环比2021年12月有所上升,达到2021年同期的106%。消费数据也显示,2022年以来,海底捞在元旦、春节小长假,在中国大陆地区吸引客流超过1300多万人次。

这一番迅速调整让海底捞作为火锅届的老大暂时稳住了局面,但翻滚的火锅江湖不会因此平息,未来还有多方冲击需要杨利娟应对。

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小弟”们纷纷暴露出逆袭的野心。近半年时间内,巴奴、周师兄、珮姐这几个来自重庆的网红火锅品牌,接连拿下亿元级融资,拉开扩张的序幕,小众的粤式火锅和海鲜火锅,也开始抢滩登陆二级市场。

此外,海底捞的差异化优势正在弱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它的服务体系,但随着全行业服务水平普遍提升,海底捞的差异化优势就会弱化,无法支撑起它的高速增长。

延伸阅读:

海底捞创业史

1994年,张勇和妻子、同学四个人凑了8000元,每人占四分之一股份,摆了四张桌子,海底捞在四川简阳正式成立。

1999年4月,西安首家海底捞(雁塔店)营业,创业5年后的海底捞走出简阳。

2004年,海底捞开始了大规模扩张,在北京开了第一家门店。

2008年,海底捞获“大众点评网”2007至2008年度“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和“2007年最受欢迎20佳餐馆”,在《首批全国餐饮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荣获“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

2011年,海底捞经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海底捞新加坡店开业。这是海底捞海外第一家分店,进一步推广了海底捞的品牌形象。

2018年,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海底捞在营业门店达1300多家,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在一线及二线城市实现100%全覆盖。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