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下)聚焦农村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专项整治在行动
文 / 本刊主笔 张 燕
为防止过期食品、“三无”产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出现,确保农村群众食品安全,近日,全国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辽宁大连: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近日,大连市聚焦“山寨”、“三无”、劣质、过期等食品,开展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行动,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了部分农村超市和餐饮店。
此次行动重点检查的场所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面向农村的食品批发市场;重点检查的主体为食品批发商、小餐馆、校园周边小超市小商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在检查中,执法人员查看食品生产经营者证件是否合法有效且亮证经营,是否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是否有相应的防尘防虫等防护设施设备,食品与非食品是否分区摆放等。除了检查主体资质和场所环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主要是对常见的“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和过期食品等开展执法检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防“三无”、过期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通过检查,执法人员发现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存在着进货查验不严,经营过期食品、假冒食品,未设置食品贮存专门区域,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无防虫、防蝇、防尘设施;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无分隔措施;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与非食品类、生鲜产品等同架摆放销售等问题,都依法进行了及时查处。
据介绍,2021年,大连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农村学校及校园周边、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各类市场等农村食品生产主体1490户次、销售主体6837户次;组织监督抽检农村食品1963批次,对检出不合格的32批次食品,全部处置完毕;查处农村地区食品违法案件44件,移送公安机关1件,查扣假冒伪劣食品1.93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57次,组织开展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1736次,打击了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强化对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和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防范食物中毒事故。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者发展农村食品配送。对基础设施落后、设施设备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市场,督促限期整改。鼓励支持“三小”改进生产经菅条件。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整治行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置工作。
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探入挖掘案源、从严查处案件、加强执法协作,围绕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销毁一批违法食品,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氛围。
河北邯郸:持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面对邯郸市永年区农村地区庞大的市场主体和点多、线长、面广的业态分布,永年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抓宣传、抓整治、抓共治,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活动,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多措并举抓宣传,提升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有市场,农民辨别能力差是主要原因。为此,该局大力开展了提升农民识假辩假能力行动。一是建立真假辨别室。在农村基层分局建立假冒伪劣食品真假辨别展览室7个,将查扣的有代表性的假冒伪劣食品与真品进行对比陈列,并标注真假食品区别,确保每个鉴别室陈列假冒伪劣食品不少于20种。鉴别室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定期组织乡镇食品协管员、食品经营者和周边群众参观、培训,宣传普及真假食品鉴别知识。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群众2000余人次,收到良好效果。二是打造流动宣传车。对部分车辆进行适当改造,在车内设置真假食品陈设区,同时配备显示屏、大喇叭,深入农村、集市、庙会进行流动宣传。截至目前,流动宣传车已走遍全区17个乡镇、200多个村庄,开展各类宣传260余次。三是完善线上沟通网。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辖区商户监管微信群,通过线上渠道定期更新推送执法人员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图片,并对真假食品辨别知识进行科普讲解。同时,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农村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增强了群众和经营者识假辨假能力。2021年以来,共向社会发布消费提示短信6万余条。
突出重点抓整治,强化执法震慑效应。农村庙会、大集是假冒伪劣食品较为集中的场所。永年区市场监管局将农村庙会、大集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纳入常态化整治,制作辖区庙会监管示意图,建立庙会监管台账。每到庙会或大集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对周边农村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利用快检设备不定期对庙会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检,对监测出的不合格食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封存查扣、下架退市。同时,督促指导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健全进销货台账,实现经营的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2021年以来,全区共检查庙会、大集351个,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6243户次,抽检食品3200批次,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主体87户,查处假冒伪劣食品行政处罚案件27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500公斤,培训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515人次,规范化建设农村食品经营店1557家。
宁夏平罗:日常监管加专项整治
2022年以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市场监管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紧盯民生热点、聚焦群众关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着手,从“源头到餐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全面规范冷链食品经营行为,该县开展全覆盖、无缝隙、不间断地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第三方冷库、超市和大型餐饮单位等场所,重点管控进口冷链食品仓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组织开展“后厨洁亮”行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1800余份,全面提升餐饮安全质量。全县学校和养老院单位食堂食品食材统一配送率100%,“互联网+明厨亮灶”接入率100%。
与此同时,执法部门在城乡食品生产经营集中区、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并对粮油、奶及奶制品、鲜肉及肉制品、酒类、保健食品、散装食品、冷冻食品等重点品种采取强化进货查验、强化人员卫生健康管理、加强经营场所卫生管理等措施,压实食品生产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该县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严格排查整治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该县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68家、食品销售风险等级评定2864家,完成率100%。2021年全县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39起、罚没款125.85万元。
除此之外,围绕“条块覆盖、城乡覆盖、经营户覆盖”,在高速路口、主要街道、集贸市场制作各类宣传展板260余处,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宣传视频42万条,制作公交车车体广告27条,制作外卖包装宣传标签172万余个,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4万份,努力实现各类食品药品主体“户户有专栏、车车有标语、人人知创建”,乡镇社区实现“村村有阵地、喇叭天天响、人人夸创建”、相关行业实现“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知晓创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