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下)享天下美味 品中国文化 北京冬奥会为全球献上饕餮盛宴
壬寅新春,恰逢北京冬奥会。作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赛时的“家”,位于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的冬奥村,又呈现出一幅怎样的春节景象呢?
2月12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赛时第8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介绍了北京冬奥村对运动员的关怀和服务。北京冬奥村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在为运动员提供热情、细致、周到服务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大家不同的餐食需求。其中,北京烤鸭、饺子等特色小吃受到很多运动员的喜爱。
据介绍,从1月23日预开村到3月16日闭村,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冬奥村的运动员餐厅提供标准、时间和内容统一的服务。500余名厨师来自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
北京冬奥村:美食超级美味
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始终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北京冬奥村作为最大的非竞赛场馆,24小时不间断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服务。“既然是家,就没有‘打烊’的道理。我们力求菜品丰富,兼具营养美味,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不同国家运动员的餐食需求。”沈千帆表示。
北京冬奥村运动员餐厅面积达2200平方米,24小时营业。餐厅设置了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等12种餐台,所有菜品烹饪方式健康,色香味俱佳。北京冬奥村为运动员供应了北京烤鸭等北京风味美食,让运动员在比赛之余,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最高峰时,北京冬奥村要供应超过1700名代表团成员一天24小时的餐饮。为了做好保障,餐饮团队从2018年6月开始制作菜单。经过3年时间,最终第6版菜单获国际奥委会批准通过。北京冬奥村运动员餐厅统计,高峰时期,这里一天吃掉100多公斤饺子,午餐时段消耗80多只烤鸭。
美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凯西·道森说:“我觉得饭菜真棒,服务给力。工作人员将一切都弄得超干净,他们也尽一切可能保证我们的用餐安全,为我们提供合适的营养及其他服务,饺子超级美味。”
俄罗斯奥委会代表团行政人员叶卡捷林娜说:“我也常选中式食品,像饺子,因为我们也有俄罗斯饺子。有时图方便快捷,我们会吃意面和披萨。”
据了解,运动员餐厅的菜品一般不加或少量添加油盐,主要由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调料。
北京冬奥村运行团队餐饮副经理夏斌介绍说,菜单是8天一轮换。明档餐台是运动员、随队官员最喜欢的餐台,其中有牛肉、羊肉、一些蔬菜、中式主食,都由厨师现场制作。
餐厅的服务也得到代表团成员的认可,大家纷纷留言,感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除了供应村内就餐,北京冬奥村运动员食堂还负责向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等北京赛区六个竞赛场馆和两个训练场馆配送运动员餐食。餐食装车之后,由公安局和市场监管局进行铅封,确保食品中途没有打开,保障食品安全。
延庆冬奥村:运行不停歇监管不间断
北京市延庆区冬奥村为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供餐服务。延庆区市场监管局为确保监管无空档,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开展全天候的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让冬奥村在满足各国运动员不同口味、不同宗教和特定饮食需求的基础上,更让运动员享受到最安全的就餐服务,也为呈现一次完美的奥运盛会做出了必要的贡献。
自1月23日起,延庆区市场监管局的73位食品安全保障人员正式开启冬奥会39个点位的食品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排查食品安全风险,规范点位行为,督促点位落实餐饮安全第一责任,确保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舌尖上的安全”。其中,涌现出不少的感人事迹,他们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日夜奋战在保障一线,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奉上了安全可口的饭菜,得到了各用餐群体人员一致赞誉。
在这里,工作人员每天都重复着一套同样的规定性动作。那就是冒着寒风接收专供食材;穿戴严密的口罩衣帽开展制餐供餐检查;举着检测设备进行快速检测;进入冷库核对食品留样;检查冷热链食材运输温度;拿着文件夹撰写检查笔录和工作记录;还有就是陪着厨房师傅们一同度过漫漫长夜。每次两组人员交接,不是在接货平台,就是在制餐现场。此外,冬奥村各个监管点位间距离非常远,他们每天都用近两万步的步数,来换取24小时的供餐安全。
各驻点保障人员奋战在食品安全监管第一线的同时,延庆区市场监管局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整体统筹,全力保障,组织协调党员干部们众志成城,默默奉献,以“不负韶华,冬奥有我”的担当精神做好冬奥的各项保障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制发《延庆区冬奥会食品安全监管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及目标。完善《延庆区冬奥会核心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战前情报站、微缩指挥所的作用,全程做好沟通协调、上传下达、信息收集、汇总、上报、物资采购、信息宣传等各项工作,推动保障工作整体有序开展。
实行分级监管。坚持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防控,遵循“企业自律、属地监管、分级监管”原则,根据被保障单位实施闭环管理的情况和保障群体规模、特点,实施驻点、巡查等不同监管方式,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冬奥会食品安全。
监管关口前移。提前派保障人员到各点位进行对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约谈负责人、食品安全检查、审查进货渠道、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等,进一步压实餐饮服务单位的主体责任,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冷链监管。根据北京疫情风险管控重点,按照市区两级要求和点位实际情况,开展闭环内冷链食品安全大排查,建立冷库及相关人员台账,加强冷库“一天一查”,冷库及进口冷链从业人员每天一检,物品随进随检,环境每周必检,确保冷链食品防疫零风险。
张家口冬奥村:精心备餐保障运动员安全吃好
装饰一新的庆祝虎年的大红门,屋顶悬挂的红灯笼,“冰墩墩”“雪容融”与长城一起“出镜”的剪纸画……走进张家口冬奥村餐厅,浓浓的“年味儿”让人眼前一亮。
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了让各国运动员既能感受到中国“年味儿”,又能吃到各自家乡菜,并保障他们安全吃好,张家口冬奥村餐饮工作人员做足各项准备,精心备餐。
在张家口冬奥村浓浓的“中国风”餐厅,提供的菜品有饺子、烤鸭和火锅等很多中国特色菜肴。冬奥会期间,餐厅还会围绕过年的主题,制作春节传统特色饮食。
“张家口冬奥村餐厅提供的饺子以牛肉大葱馅为主,这种口味的饺子各国运动员都容易接受,并且不会添加过多辅料,营养结构不受影响。如果有运动员愿意尝试别的馅料,可以向餐厅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我们随时进行调整。”张家口冬奥村餐厅行政总厨王旭介绍说,餐厅还设置有明档餐台,运动员在享用火锅的时候,可以在餐台挑选喜欢的食材,调料也可以根据运动员口味进行搭配。
意大利餐有意大利面条和比萨,日餐有日式鸡排,西餐有牛排、羊排和鳕鱼……张家口冬奥村餐厅还设有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明档餐台、清真餐台等12种餐台,为运动员提供多国传统美食,每天约有200道菜品供选择,以每8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并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能量消耗。餐厅24小时供餐,分早餐、午餐、晚餐、夜宵4个餐段,每个餐段6个小时。
“张家口冬奥村餐厅使用的食材95%为中国生产,只有部分中国没有的食材才在国外采购。菜品搭配上,中西餐的比例约为3∶7.”张家口冬奥村场馆餐饮副主任张贺成介绍说。
为保证食材安全和质量,张家口冬奥村餐饮原材料都是由具有一级资质的食材供应商提供,并且所有食材都经过了食品安全和兴奋剂等方面的检测。每天的菜品也会在制作后第一时间采样封存。
张家口冬奥村餐厅配有一支300多人的厨师团队,并配有清真餐、亚洲餐、西餐、中餐厨师长4名,在菜品制作和安全方面严格把关。餐厅还拥有来自国外的餐饮顾问,确保制作的西餐口味地道。
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张家口冬奥村餐厅是按照运动员就餐需求搭建的临时建筑,前面是运动员主餐厅、员工餐厅和快餐厅,中间是运动员厨房和员工厨房,最后面是冷库区,三个区域不交叉,有专门的通道连接,符合防疫要求。
在张家口冬奥村全要素测试期间,餐饮领域进行了赛时状态的模拟演练。餐饮领域工作人员在严格落实好各种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打餐、就餐、消杀清废等各流程进行了全面模拟演练。
“我们严格执行一客一消杀制度,每位就餐人员结束就餐后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清洁;如果不能及时清洁,则会竖立警示牌,确保大家用餐安全。”张家口冬奥村员工餐厅经理许培培介绍说,餐厅实行风险分区制,与运动员有接触的工作人员,将被安排在单独餐厅就餐,以最大限度降低交叉传染的风险。目前,餐厅实行的是两厨三厅,两厨为运动员的后厨、员工的后厨,三厅为运动员餐厅、员工的高风险餐厅、员工的低风险餐厅。
来自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300余名师生在经验丰富的餐饮领域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参加了为期8天的线下培训,并于2021年7月至11月参加了多场线上培训。入驻后,他们依然每天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演练。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暴慧男说:“能服务冬奥会,大家都感到很荣幸。我们要精益求精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年味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过年,最讲究的莫过于年夜饭,冬奥村也不例外。
“年夜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运动员菜单第五天的菜品,另一部分是特意增加的一些中国特色传统菜品和小吃。”延庆冬奥村运动员餐厅总厨杨辰介绍,加餐包括不同馅料的饺子、盛世牡丹烤鸭、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等,加上餐厅里装点的窗花、剪纸、中国结、小灯笼,透着浓浓的中国年味。值得一提的是,盛世牡丹烤鸭皮酥肉嫩、造型精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深受各国运动员欢迎,这回又摆上了冬奥村的餐桌。
上汤娃娃菜、四喜丸子、西湖牛肉羹、木须肉、葱爆羊肉……除了加餐,运动员菜单上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中国特色菜品,川菜、粤菜、鲁菜、湘菜等悉数亮相,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可以充分感受中国美食文化魅力。
中国年味不仅体现在冬奥村的年夜饭上。目前,近300件极富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非遗展品正在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以及冬奥会、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展出。走进北京冬奥村“文化中国”展示区,近400平方米的空间仿佛一座微缩北京城。沿着蜿蜒的“大运河”,探访中轴线,走进四合院,近距离接触北京面人、绢人、宫灯、雕漆等展品,让运动员在紧张比赛之余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