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上) 卷首语:筑牢冬奥食品安全防线 讲好“中国故事”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每个人而言都堪称“大事”,在北京冬奥会上,“吃”自然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为确保运动员的食品安全,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三级餐饮保障体系,从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烹饪制作、餐饮服务到垃圾回收等环节全流程严格管理,确保赛时餐饮供应充足、安全。
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涉及冬奥会众多重大协调事项,如供奥食品基地及生产企业遴选、运动员食品总仓筹建及运行、奥运村餐饮服务保障、城市运行食品安全保障、涉奥重点人群餐饮服务保障等众多工作,关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等众多部门,需要每一位专班人员坚守岗位、做幕后英雄。
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冬奥村每日要供应逾1700名代表团成员24小时的餐饮,高峰时,一天能吃掉100多公斤饺子,午餐时段能吃掉80多只烤鸭。为了让世界各地的冬奥选手吃得安全舒心,工作人员根据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提供的方案,不断协调个性化食品供应,例如,部分运动员对小麦等食品过敏,便提供无麸质食品,包括完全不含麸质的面包、意大利面等。冬奥村有外国工作人员过生日,大厨连夜利用厨房里现有的黄油、淡奶油、砂糖和水果为他做了一个生日蛋糕,外国客人非常感动。
贴心的关怀,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各国运动员在享受中国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根植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用美食讲述中国故事、用佳肴传递饮食文化,也是北京冬奥餐饮团队肩负的“重任”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冬奥餐饮只能取沧海一粟。冬奥村尝试让国外来宾体验使用筷子,在场馆部分餐饮点位设计文化小卡片,介绍一些中国名菜的典故和制作方式,以及哪些菜肴属于哪个菜系、有什么特点。有些菜品的食材特殊,还介绍其来源和当地风土人情等等。此外,菜品的摆放、形态、色泽等都传递着中国饮食的审美原则。
让客人从“食无忧”到吃得好,从体验菜品的精益求精到感受中国人的真诚热情;从通过美食传递中国春节文化和饮食文化,到以精准专业又充满温情的服务展示中国餐饮行业形象,这才是北京冬奥会所有餐饮服务人员的终极目标,也是舌尖上的北京冬奥会所要呈现的中国故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