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2021-12(上)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1-12-20 12:04:03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曾小平

核心提示:“味在眉山”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涵盖了泡菜、粮油、果蔬、畜产品、餐饮、乳制品、茶叶、水产品、调味品、糖果糕点、森林食品、饮料、酒类等13个门类。2020年,“味在眉山”销售收入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眉山首个千亿产业。本文总结“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对眉山食品产业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发展历程

2006年,眉山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并取得成功。随着“东坡泡菜”品牌的成功打造,为眉山食品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食品产业的品牌含金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后来“东坡味道”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15年,眉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了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出台了《眉山市“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品牌统揽、分类规划、区域推进、市场主导”的思路,以“东坡味道”统揽泡菜、粮油、果蔬、畜产品、餐饮、乳制品、茶叶、水产品、调味品、糖果糕点、森林食品、饮料、酒类十三个门类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东坡味道”既是产于东坡故里的优质特色食品,也是以农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科技支撑、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综合性产业。

2017年,为扩大眉山食品产业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影响力,“东坡味道”更名为“味在眉山”。“味在眉山”

作为千年东坡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成为了眉山综合性区域公共品牌和城市形象名片。

“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眉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是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工业新城、生活品质之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禀赋、良好的生态坏境,孕育了“味在眉山”系列生态特色农副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味在眉山”销售收入1030.95亿元,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眉山首个千亿元产业。

夯实产业根基

眉山根据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体部署,加快建设“5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泡菜产业作为“味在眉山”的领军产业,采用“稻菜轮作”方式,打造万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12个,种植原料蔬菜46万亩,“中国泡菜城”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柑橘产业种植面积103万亩,其中晚熟柑橘76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的重点乡镇35个;生猪产业拥有年出栏生猪500头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08个、省级核心育种猪场1个、种猪扩繁场5个、获部、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1个、建成的生猪养殖种养循环示范基地23个;粮油产业建成1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60万亩,常年粮食总产165万吨左右,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同时做精做优奶业、禽蛋、鱼苗繁育、蜂蜜、设施葡萄、枇杷、茶叶、藤椒等特色产业。

成熟的企业集群

眉山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泡菜、粮油、畜产品、调味品、糖果糕点、乳制品、茶叶、酒、饮料等为主导的、较为完善的食品工业体系,“中国泡菜城”、洪雅生态养生食品园区、仁寿文林工业园区等食品加工园区日趋成熟。一大批泡菜企业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吉香居与韩国希杰集团强强联手,携手开发海外市场;千禾味业在上海主板上市,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端酱醋龙头企业,“零添加”酱油占有率全国第一;茂华食品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糖果生产企业,核桃糖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引进的蒙牛乳业、思念食品等企业,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又成功引进德国通内斯高端肉食品加工、正大300万只蛋鸡养殖、台湾海霸王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华西德康200万头生猪养殖、今麦郎饮品面品生产等高端优质项目。特别是通内斯项目,由世界第二、德国第一的通内斯肉联集团,按照欧盟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肉食品加工基地。

强大的科技支撑

瞄准“世界泡菜研发中心”目标,形成了以泡研院为龙头,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建立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24个,引导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拥有核心发明专利共计47项,2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拥有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以上。首创“稳态发酵”“盐渍菜—泡菜”理论,创新“泡菜生产高效节水技术”“直投式功能菌”和“自控连续式发酵装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多项成果居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众多的知名品牌

“味在眉山”被评为“四川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眉山市“味在眉山”产业获得13个“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的称号,已成为“特产之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眉山春橘”区域品牌位列“2019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首;“东坡泡菜”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113.85亿元;“丹棱桔橙”品牌价值达44.35亿元,在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上评为2019年度中国最具价值20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味在眉山”品牌效应不强,知晓率低

“味在眉山”食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含多个门类,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均不是很明晰,不像“东坡泡菜”“眉山春橘”等单一门类品牌能给人们直观的产品联想,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品牌效应,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味在眉山”各品类差异大,整合度不高

“味在眉山”产业下的食品类别丰富,品种多样,品类差异大,不同品类之间产业规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品牌化程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增加了“味在眉山”区域品牌整合及运营推广的难度。

“味在眉山”品牌尚不具备对味在眉山产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的作用

“味在眉山”食品企业对“味在眉山”品牌认同感和依附度不高,抱团整合愿望不强,侧重自身品牌营销,重渠道、轻传播,品牌与产业远没有形成“1+1﹥2”的叠加效应。

对策建议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强度

一是结合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消费者需求,充分挖掘和发展“味在眉山”品牌文化,增强“味在眉山”食品的文化底蕴,将其打造成具有差异化特色的品牌概念,创造消费市场。二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营销推广“味在眉山”品牌,对“味在眉山”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推广进行系统规划,清晰品牌定位、挖掘品牌内涵,同时,通过品牌标示、品牌视觉管理系统的创意设计,形成统一对外展现的形象,完善品牌对消费者的视觉表达。

着力实现“味在眉山”品牌与味在眉山企业的深度整合

一是提炼并梳理“味在眉山”母品牌及其所属企业或产品子品牌的关系,构建科学有效的品牌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母、子品牌的协同效用,促进母、子品牌的有序、高效发展。二是在“味在眉山”品牌营销推广起步阶段,有必要借助企业的产品、渠道做好基础性营销工作。可出台相关引导措施,整合、引导味在眉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冠名“味在眉山”品牌及LOGO,在销售“味在眉山”企业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味在眉山”品牌概念。

构建“味在眉山”品牌营销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宣传模式,鼓励“味在眉山”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创建企业电商旗舰店,在产品包装袋及包装盒上授权并使用“味在眉山”商标进行品牌宣传、产品销售;二是鼓励“味在眉山”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繁华地段、5A级景区核心区以及大型连锁超市、交易场所内设立“味在眉山”专卖店,宣传并销售“味在眉山”系列产品。三是鼓励“味在眉山”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5A级景区核心区、地级以上城市高速路出入口或大型机场醒目位置设置“味在眉山+企业产品”大型户外广告牌对“味在眉山”品牌进行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四是鼓励单位、企业(公司)和个人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文艺表演、新媒体传播等方式挖掘和发展“味在眉山”品牌文化,以影、视、歌、剧等形式创作“味在眉山”作品,将眉山以三苏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风俗、美食等特质素材融入其中。多创作《翻滚吧泡菜》、《味在眉山》说唱版歌曲等之类的文艺作品。

创建“味在眉山”全新发展矩阵

一是从十三个门类中筛选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潜力品类,将其打造成为产业种的另一增长极,与已有强势产业门类(如泡菜)组合成为眉山食品产业的全新发展矩阵。二是从“引进”和“提升”两个方面,寻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以实力产品组建“味在眉山”食品产业的全新矩阵,以此形成除了泡菜以外的眉山食品产业第二增长极。

(作者单位: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