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下)数字经济赋能食品安全 助推行业迈向中国智造
文 / 本刊主笔 王 玺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食品行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行业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除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除了一起“晒空碗”,保障食品安全,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注入,需要数字经济的推动。
近年来,中国电子集团、中国信通院、各地方政府以及诸多食品行业领先企业,正通过应用数字科技,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工业互联网“黑科技”进入食品溯源
记者从中国电子集团了解到,该集团所属企业中电互联联合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构建的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涌现出多项“黑科技”。该平台通过整合食品全行业追溯数据,构建工业互联标识解析技术节点体系,推动行业升级改造,建成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食品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该项目应用到的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21件,软件著作权25件,编制地方行业标准1件。
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通过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覆盖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种植养殖、智能仓储、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领域,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食品安全全链条大数据中心,为食品企业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食品生产环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结合CTOP-IPT图像识别技术,计算机智能识别食品生产工厂的生产活动,对工人的生产活动规范性、生产活动类别进行智能识别。同时通过智能目标识别和食品图像分类技术,对食品进行识别和分类。
在食品流通环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帮助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在各市场部署智能电子秤实现在销售过程中对食品进行自动识别、数据自动上传,保障食品溯源可靠性,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监管,同时改善了经营流通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人力成本等。
目前,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已在福建漳州市禽畜定点屠宰白条家禽追溯、酒企酒品追溯防伪防窜货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益。
禽畜定点屠宰白条溯源系统主要是将养殖环节中的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屠宰环节信息链,按照管理标准与规范,采集屠宰环节的不同节点上的信息,并通过标签标识,将该信息传递到下一环节的溯源信息节点,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可追溯。
酒品追溯防伪防窜货管理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工业标识解析技术、移动网络环境、软硬件和云计算平台,构建酒类产品移动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覆盖物料、生产、库房等六大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追溯。
“三链同构”“星火·链网”赋能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三链同构”,即“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由此,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也拉开了帷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以及相关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集团等多家单位设计建设了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星火·链网”。
2020年11月30日,全国首家食品云、全国首家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河南省漯河市正式上线。
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随着新基建的加快推进,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食品等传统产业赋能成为该市关注的新课题。据了解,落户漯河的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可以为每一个物品发放唯一的“身份证”,有利于解决不同主体、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身份互通。“星火·链网”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建设分布式、多方参与的交互与信任体系,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以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骨干节点为依托,漯河市联合有关方面同步建设了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的产业赋能平台——中国(漯河)食品云,依托漯河大数据产业园,着力打造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引领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
漯河在建设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食品产业作为漯河市第一位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并有食品辅料、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和食品会展等关联产业配套,成为河南省领先的千亿级食品产业基地市,为标识解析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目前节点现已具备支撑食品安全追溯、农产品溯源、智慧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功能,对推动食品行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标识数据高效、高质、高量的流通,促进区域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扩大了漯河食品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推动了河南省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助力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助推食品行业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全力助推食品行业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让百姓不再为“舌尖上的安全”而忧虑。
据中检集团溯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业互联网在国内食品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食品基础装备智能化发展迅速。食品基础装备的智能化是实现食品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作为食品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在食品生产工艺环节起到执行、反馈、再执行的基础作用。国内很多领域的食品装备已经实现智能化。
二是食品数字化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热点。数字化工厂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也是智能工厂或者智慧工厂的基础,而食品工业互联网也是数字化工厂的基础技术支撑,基础加工装备的智能化又是食品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因此食品数字化工厂将成为本阶段最为热门的领域。
三是大数据将成为食品工业互联网的最重要的衍生产品。各种食品生产智能装备所产生的庞大生产数据、产品数据、物流数据、消费数据,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都将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衍生产品,不仅可以为自身服务,还可以为行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四是机器人在食品工业的创新应用将成为爆发点。机器人在食品包装阶段的码垛、装箱应用广泛,近年来,酿造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灌装机器人等雨后春笋般出现。如白酒酿造阶段的机器人应用发展迅速,冰激凌灌装机器人也已经开始成熟应用。智能机器人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智能制造终端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爆发点。
随着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持续融合渗透,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潜力巨大。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已超过80%,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
对于如何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半场”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提出三点建议:首先,继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产业支持力度,加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培育,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其次,进一步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将技改资金从针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投入转向对产业基础数字化水平提升的投入,分阶段、分行业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进一步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体系化建设,构建工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工业数据汇聚能力,更好地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
最后,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产融合作持续深化,加大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确保社会资本流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加大对于新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实时生产经营数据的征信系统,建立详实完备的企业动态信息库,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