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长假过后,你的肚子还好吗?中医师教你几招调肠胃

2022-10-10 12:07:06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上一秒还跟大家嘚瑟,发起美食共享,下一秒肠胃炎和急性荨麻疹向我接连投送……”近日,艺人黄晓明在微博发完美食九宫格后的次日,就晒出了手臂通红一片,并挂上了点滴的照片,还上了热搜。

不少人在国庆长假里天天享受美食,容易因为贪食多食,诱发不同程度的肠胃炎、消化不良,症状较严重的甚至要到急诊“过节”,而在长假过后,医院通常也会出现一波胃肠病的小高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吴宇金提醒,如果在节假日里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休养后仍不能缓解的,就建议要注意调理一下肠胃了。

正值秋季,小心病从口入

目前正值秋季,虽然广州的气温仍相对较高,但目前早晚温差已开始出现变化,夜间的气温已相对较低,如出现“秋雨”,则会进一步降温。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会明显感觉更容易出现腹泻。吴宇金解释,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秋天的温度使人们非常舒适,但同时也适宜细菌、病毒的滋生,一旦进食了保存不当或者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

2. 秋已虽至,但很多人觉得天气仍较热,穿着夏衣不慎使腹部着凉,又或者喜欢喝冷饮,进食寒凉、生冷的食物,都很容易诱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发生。

3. 秋季是大量蔬果、海鲜丰收的季节,胃口一打开,容易出现饮食不慎的情况。比如大量饮酒、饮浓茶、喝咖啡,进食过多冰冻、辛辣及煎炸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都容易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胃肠功能紊乱等,而既往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更容易因此导致溃疡复发。

吴宇金提醒,正所谓“病从口入”,秋季享受美食时应该注意“防患于未然”,做到三餐定时、适当饮食,不可随意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肆意进食。万一吃撑或者吃坏了肚子,甚至导致旧疾复发,建议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还需要做胃肠镜,以检查了解胃肠道的情况。

节后调理肠胃,试试这几招

中医认为,“脾胃一伤则百病始生”,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脏腑,在秋季把脾胃调理好,也能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吴宇金提醒,大家不妨在节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自己调理一下肠胃。

1.腹胀、腹痛:揉按、温敷腹部

如果是节假日进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的情况,就需要适当清理一下肠胃。这时可以试试以顺时针方向自行揉按腹部,用热毛巾温敷腹部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胀痛症状;用山楂、炒麦芽、陈皮等煮水代茶饮可以促进胃肠动力,适当吃一些白萝卜,也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和排便,从而改善不适症状。

2.腹泻:点吃藿香正气丸、保济丸

如果是因为饮食不慎出现腹泻,可在家中备用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保济丸等自行服用,如症状不能缓解,腹泻次数较多,则需要适当补充电解质,饮用少许温盐水,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3.胃痛复发:听听音乐、适当运动

除了饮食不慎之外,压力较大或情绪波动也可能会诱发腹疾,使人出现腹痛、胃痛的情况,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可听听轻柔的音乐及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以缓解不良情绪。

4.干燥、便秘:适当进食清补滋润的食物

秋风送爽,天气也会变得较为干燥。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中,肺与胃喜润恶燥,都容易受秋季的燥气所伤,容易出现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结,甚至可能出现便秘等症状。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气血流畅,更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但需要注意不可大汗淋漓,以免水分丢失过多,加重秋燥。

在饮食方面,应当减少辛辣、燥热食物的摄入,例如辣椒、羊肉、煎炸之品等,可适当进食清补滋润的食物,如雪梨、百合、莲藕、沙参、玉竹、山药、莲子、芡实、鸭肉等。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吴宇金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