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CIFST“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举办

2022-12-07 09:49:59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搭建有效平台,通过聚焦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山西省运城市是第二批全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结合当地资源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堵点”,可以激发地方产业活力,增强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CIFST“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以线上的方式举办。

中国科协、山西省运城市科协、芮城县科协、运城市盐湖区科协、上海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当地食品企业的代表参与了此次对接会。围绕当地企业在实际生产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和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科技服务团专家们对症下药,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给出了切实建议。

搭建平台 释放科技服务团科技之力

“科创中国”山西挂点组组长林立在讲话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疫情之下举办的此次对接会十分及时,将食品领域的专家、企业共同汇聚云端,及时落实“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的工作。他希望学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企业加强对接,达成更多的成果。一是真正挖掘产业需求,针对需求,精准解决难题;二是科企之间的交流会更有针对性。大的知名食品企业与山西运城当地企业的深入交流,将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对接,可形成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典型案例,供试点城市不同产业的企业借鉴。希望科技服务团与企业形成有效对接,形成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模式,由此辐射当地更多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邵薇在讲话中表示,一直以来,学会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工作,利用学会庞大的专家资源库和强大的凝聚力,不断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积极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不同层次的有效平台,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学会积极申报并承担了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荣获“‘科创中国’2021年度优秀科技服务团”称号。

邵薇介绍,服务团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得到包括院士在内的专家的指导与支持,还以学会青委会为依托,青委会中的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敢担当、勇创新、重落实,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当地产业还存在科研基础薄弱、加工技术落后、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科技成果的有效落地转化远非“最后一公里”,需要地方政府、学(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产业等多方联动和通力合作,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积累。

建立机制 形成科企双向对接模式

“科创中国”服务团以众多扎根在科研和产业一线的青年专家为主力军。对接会上,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国华副教授围绕科技服务团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作了介绍。

据介绍,“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项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担任“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团首席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担任服务团团长,建立了院士牵头、青年科学家为主力的118名食品领域人才库。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对接,科技服务团正在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科技服务团从收集试点城市产业需求,到主动收集科技界成果,逐渐形成科企双向对接模式,激发企业自身研发创新的内生动力,实现服务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吕梁、运城功能食品相关产业的实际情况,学会与山西挂点组、山西省科协、吕梁市科协、运城市科协等建立对接机制,先后3次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运城进行深度调研,累计走访企业10余家,了解企业状况,梳理产业技术需求、科技成果需求等;开展针对性科技服务,并对功能性食品创制及销售提供相关技术平台,切实落实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根据企业需求,中国科协、运城市科协搭建平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匹配相关“科创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专家,为3家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

把脉问诊 推动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运城市科协主席孙艳在会上谈到,运城市是山西省现代农业优势区域,目前正积极建设优质粮食、绿色瓜菜、优质苹果等六大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以“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三大区域性公用品牌,并强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运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根本,专业化开展服务,稳步推进试点建设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地。今年,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针对运城果蔬加工、面粉加工等食品相关企业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和对接交流。近期,多项技术成果在运城企业的落地,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及专家助力运城食品加工企业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运城市科协作为运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牵头单位,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服务团的联络力度,不断强化服务力度,努力将各类高端资源在运城汇集,在企业落地。下一步,还将加大企业与学会、专家的面对面,以实现更深层次、更有效的精准对接。

在对接环节,山西天之润枣业有限公司、山西弘芙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城市三馨食品有限公司等山西当地企业介绍了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企业提出的“如何用柿子、草莓等原浆制成状态均匀的凝胶产品”以及“传统果脯加工腌渍时间长的痛点”等问题,与会专家予以认真解答。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教授认为,从此次对接会上和企业的交流中了解到,企业对于产品的创新迭代的需求迫切,但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如何改进?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因为不同原料、不同产品的加工方式不尽相同。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副主任陆柏益教授表示,山西有红枣等许多特色食物资源,可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工艺开发,探索其应用途径。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娜教授则表示,从对接会上能够感受到山西运城市自上而下为食品产业服务的精神。同时,当地企业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问题在哪里。针对当地食品企业提出的同质化问题,张娜表示,破解之道在于从研发高品质产品入手,如速冻食品企业可从技术上提升面皮的稳定性,同时从消费需求上细分人群。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王静教授表示,山西当地企业还可将食品向营养健康方向拓展,如当地的特色资源全谷物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希望当地对其加以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章龙、三只松鼠零食研究与技术共享研究院院长顾千辉、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金龙等专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分别从各自领域对山西运城食品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