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生重在滋阴养肺
《黄帝内经》提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古人用短短几句话,就将四季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对应起来。如今时至秋天,气温逐渐降低,雨量也在逐渐减少,空气较以往更为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所以秋天养生的重点,应放在滋阴养肺上。那么,该如何科学滋阴养肺?
从中医角度,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既分工合作又紧密联系,肺为“娇脏”,主皮毛和呼吸,功能一旦失调,五脏六腑的运行也会受到阻碍,从而使得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引发各种病症。肺气足的人,皮肤滋润光滑有弹性,头发乌黑发亮,所以滋阴养肺的关键在于补肺气。
补肺气的方式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则:
宁心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仿佛是“悲”的主旋律,而悲伤肺,因此补肺气首先要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要及时自我调节,排解郁闷情绪。
重食疗 食疗养生是先贤们传下来的智慧。中医认为,燥是秋天的主旋律,燥为阳邪,易伤筋损肺,影响五脏六腑正常运转,导致中焦不通,因此很多人会在秋天出现上火、长痘等现象。秋季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冰糖银耳粥、黄精秋梨汤、百合莲子粥、山药银耳羹等食物。
勤喝水 秋季气候干燥,需及时补充水分。部分上班族因为各种原因吃饭较不规律,消耗的肺气无法通过食物得到及时的补充,适时补充身体里的水分十分关键。
早卧起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属金,主收敛,这里的收敛指的是收敛气血、津液。秋高气爽的季节,早睡早起更有利于精气神的收敛。
多运动 秋天温度适宜户外运动,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加强血液循环。
笑宣肺 有研究表明,轻松且发自肺腑的笑,可以使肺气布散全身,若是发自内心的大笑,则可以促进胸肌伸展,胸廓扩张,在不知不觉中增大肺活量,消除疲劳,缓解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天的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养生做好以上几点,在补肺气的同时滋养肌肤,为接下来的“冬藏”打好基础。(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